坝坝球

mattuy 2024年12月21日 58次浏览

下午和朋友去打坝坝球(乒乓)。因为是周末而且阳光正好,打球的人不少,每桌都有人排队。我打起了退堂鼓。但朋友建议找一桌打得好的加入,我就同意了,但还是有些不好意思。在我的认知里这种公共球台还是“先到先得”,谁先用上了就默认有一定的处置权。我让朋友去跟正在打球的人说一下让我们加入,但朋友说这里不用解释,直接排队就行了。我说我第一次来,排队的红衣服阿姨给我解释了规则,并且称赞年轻人有礼貌,还会问规矩。我笑了笑,孔子至太庙都要“每事问”呢。

地处市中心,这里常年打球的人都很多,也衍化出了一套社区性的规则。两个人打球,其他要加入的人自带球在一方排队,打球的人去捡球就换下一个人接。总之就是狠狠压榨球台的每一分钟价值,不让它闲下来。球台上布了一张球网,应该是这里的人自费贡献的,因为一般露天球台自带的网都是更耐用的金属网而不是这种伸缩网。我注意到球网被一根铁丝固定在球台上,除了增加稳定性,颇有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意味。这种价值不大的特定领域用品,稍微增加顺手牵羊的成本,就足以打消心思不纯之人的念头。所以对于希望减少使用的app,给它加一道复杂的密码就能大大降低“不知不觉打开”的频率。习惯使然罢了。

社区真是一种奇妙的组织结构,形形色色的人因为同一个爱好聚在一起,只为纯粹的打球。人们大都友好,有人自愿吃亏,有人耍小聪明。“捡球下”的规则似乎利好防御型选手,但勇于进攻也是可以的,毕竟你把球打飞对方也会去捡球。所以这是一个简单,高效,且精妙的规则,既充分利用了公共资源,又大体遵循技术为先的原则。你可以随意换桌找到适合自己水平和喜好的桌,打得好可以多打会,拦不住球就换别人上。

紫衣大叔和光头大叔喜欢打长球,打得很稳;灰衣大叔喜欢把没上台的球打回去让对手捡球;朋友喜欢拉球和快球,通常不是你死就是我活,换人很快(特别是正好我们俩打)。朋友让我不必拘谨该杀球就杀,我也渐入佳境。坝坝球也不错嘛。

慢慢人少了,我们换了桌,几乎可以独占球台。后面来了个小男孩,和他妈妈在旁边看我们打了一会儿,小孩哥踊跃加入。据说这里白天老人多,晚上小孩会比较多。小孩哥打得还行,他妈妈说他才学乒乓几个月。她穿着高跟鞋,看抓球的准头她应该是不打球的。看到台上不管谁打了漂亮的球,她就咯咯咯直笑,还会说“好厉害呀”之类的话。朋友是个好为人师的,开始给小孩哥上起了课。在他的调教下我惊讶地发现小孩哥真的变强了,一不小心就防不住他的进攻。又来了个微胖的中年妇女,她嘴里叼着根烟,动作慢悠悠的,但打球却喜欢抽。她很随意,球只是掉在台边,她也换小孩哥打了。她老是劝告路过的人,让他们快速通行,怕球打到他们。

末了,小孩哥在大家的照顾(支配)下体力不支还恋恋不舍,我感觉他挺喜欢打乒乓球的,朋友教他他也学得很认真。夜幕逐渐降临,黑暗即将笼罩大地。这时来了两个小女孩,正好我们也该走了,只有一直不得闲的乒乓球桌默默无语。